在银行业面临息差收窄与风险挑战的2025年上半年,哈尔滨银行(6138.HK)以 "规模、质量、结构、效益" 的协同提升,交出了一份亮眼的中期答卷。截至6月末,该行总资产达9,275.28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23%;实现营业收入73.86亿元,同比增长2.59%;归母净利润9.15亿元,同比增幅达19.96%,利润增速显著。 阅读量:11133
在金融科技浪潮中,银行业正经历一场关乎生存的技术革命。招商银行 2025年中报披露的"AI First"战略与44.44亿元信息科技投入,折射出行业对大模型技术的集体押注。然而,当头部机构砸下数亿构建全栈体系,中小银行却在算力鸿沟与数据孤岛中挣扎——这场AI竞赛的胜负手,究竟藏在技术路线的选择里,还是生态协同的智慧中? 阅读量:12360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中国银行作为中国金融“走出去”的先行者和探路者,始终秉持“国之大者”的使命,积极践行服务新发展格局的责任。通过不断巩固和扩大全球化优势,中国银行致力于以高质量金融服务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实现跨境金融服务的优势互补与优化。
在2024年8月27日的市场动态中,中国银行业展现出强劲的上涨势头,尤其是四大行的股票价格再创新高,标志着行业进入了一个势头迅猛的时期。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的表现尤为突出,吸引了众多投资者的目光。
在金融市场中,上市银行的中期业绩说明会是一扇重要的窗口,能够直观地反映出银行的经营质效和未来发展潜力。截至2024年8月25日,A股市场已有8家银行披露了2024年半年度报告。
2024年8月25日,中国银行正式发布公告,宣布刘金因个人原因辞去副董事长、执行董事、董事会战略发展委员会委员及行长职务。这一消息在业界引发了广泛关注和热议,尤其是在刘金的突然辞职背景下,关于中国银行下一任行长人选的猜测也随之而来。
近年来,银行业的利润增速呈现出明显的放缓趋势。根据金融监管总局发布的2023年上半年数据显示,商业银行累计实现净利润达到1.3万亿元,同比增长仅为0.4%,相比于一季度的0.7%增速有所放缓。
在持续的息差压力下,银行业正在经历一场减员潮。据财联社消息,截至2024年8月22日,南京银行、平安银行、浦发银行和沪农商行等四家银行的减员人数已超过4000人。这一趋势引发了业内的广泛关注,尤其在经济环境和金融科技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银行业的就业形势如何变化,成为了热点话题。
在8月22日傍晚,兴业银行发布了其2024年上半年的业绩报告,报告中显示出了一系列令人振奋的业绩指标。然而,深入分析这些数据,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兴业银行在经营上的积极表现,也能洞察到其面临的挑战和风险。
8月22日,北京市银行业协会公布了2024年2季度北京银行业主要统计指标。数据显示,2季度北京银行业总资产余额352301.15亿元,总负债余额336896.51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47259.88亿元,各项存款余额255850.42亿元,不良贷款余额1312.55亿元。
近日,中国银行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和邮储银行这六家大型商业银行在全球银行业中继续占据领先地位,彰显出中国金融体系的强大实力和稳定性。这些银行不仅在国内经济中扮演着主力军和压舱石的角色,更在国际舞台上展现出日益增强的竞争力。
2024年8月,中国银行业协会推出“中国银行业前100名单”,以2023年末国内商业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净额为依据排序,对前100家商业银行的经营规模、盈利能力、运营效率和资产质量等综合展示。作为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核心组成部分,这100家代表性银行对于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强大的金融机构、实现金融强国目标具有重大意义。
8月21日下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肖远企、法规司司长王胜邦、统计与风险监测司司长廖媛媛、财产保险监管司司长尹江鳌就当前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近年来,中国银行业的监管力度持续加大,金融监管机构不断出台新规,通过频繁的罚单来督促银行机构加强合规经营。2023年以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央行和外汇管理局共开出罚单3324张,涉及1432家银行机构,罚没金额高达11.18亿元。这一系列高频次的罚单不仅反映了监管的严厉,也在潜移默化中促使银行机构更加重视合规经营。